1、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
2、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3、“一寸光阴一寸金”这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,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、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、注重知识积累,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。
4、一寸光阴不可轻。未觉池塘春草梦,
5、怀此颇有年,今日从兹役。
6、第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,在想要学习也晚了。句子中“黑发”,“白首”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,借指青年和老年。通过对比的手法,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,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。从结构上看,四句为对偶句,“黑发”与“白首”前后呼应,互相映衬,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7、暮看日西坠。百年明日能几何?
8、释义:专心读书,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,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。
9、《劝学》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。前两句通过对学习环境描写来表达年少读书时应该勤奋,后两句通过头发颜色变化来表达年长时时读书已晚。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,勤奋学习,有所作为,否则,到老一事无成,后悔已晚。
10、乱时还与静时同。家山虽在干戈地,
11、出门莫愁无人随,书中车马多如簇。
12、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,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。少年时只知道玩,不知道要好好学习,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。
13、警示: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,年老时读书就晚了。请珍惜年少时光,努力进取。年轻人要珍惜少壮年华,勤奋学习,有所作为,否则,到老一事无成,后悔已晚。
14、赵恒,即宋真宗,宋朝的第三位皇帝,他写这首诗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,参政治国,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。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概括了古代很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。当然,无论古今,道理是相通的,学历高低不重要,但学习一定是重要的。
15、颜真卿出生于琅玡临沂,字清臣,号应方,小名羡门子,唐代有名的书法家,与赵孟頫、柳公权、欧阳询合称为“楷书四大家”,与柳公权并称为“颜筋柳骨”。
16、朝看水东流,暮看日西坠。
17、《偶成》(南宋·朱熹)
18、《劝学》第一《修身》第二《不苟》第三以上三篇,皆儒家通常之论。(不苟篇>"君子养心莫善于诚"一节,义与(礼记•中庸〉篇通。又"君子位尊而志恭”一节,论“法后王"之义。
19、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。
20、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;要收获的好,必须耕耘的好。
21、书当快意读易尽,客有可人期不来。《绝句》
22、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,年老时读书就晚了。
23、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。
24、力学如力耕,勤惰尔自知。但使书种多,会有岁稔时。——《书院》
25、少年辛苦终身事,莫向光阴惰寸功。杜荀鹤《题弟侄书堂》
26、意思是: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,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。少年时只知道玩,不知道要好好学习,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。《劝学》唐.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
27、警示:劝勉世人珍惜光阴,在最好的时光,读最好的书,得最好的人生。时间如流水,过去了就永不回归。
1、故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
2、劝学 年代:(唐) 作者:(颜真卿) 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、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、劝学 年代:(唐) 作者:(孟郊) 击石乃有火,不击元无烟.人学始知道,不学非自然、万事须己运,他得非我贤.青春须早为,岂能长少年、唐颜真卿《劝学》
3、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。
4、《观书》(明·于谦)
5、题弟侄书堂唐·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,
6、野泉声入砚池中。少年辛苦终身事,
7、警示:诗歌反复强调爱惜时光,莫要错过青春年华。珍惜光阴,珍惜眼前的一切。爱情来了就得尽全力抓住,莫要等到花期谢了,才感到后悔。
8、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《奉赠韦左丞丈》
9、劝君莫惜金缕衣,劝君惜取少年时。有花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。
10、窗竹影摇书案上,野泉声入砚池中。
11、学非探其花,要自拔其根。杜牧《留诲曹师等诗》
12、为学患无疑,以则进也。
13、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。
14、男儿欲遂平生志,五经勤向窗前读。
15、故事中孙权是劝说吕蒙学习不再做吴下阿蒙,后鲁肃与之交谈称赞其进步迅速的故事,其实孙权劝学还有一个对象就是蒋钦,和吕蒙一样是吴中大将。如果是整个故事中提及的所有人物那么我比较喜欢鲁肃,鲁肃字子敬,当年因慷慨支援周瑜粮草而取得孙家信任,后提倡联蜀抗曹,在荆州问题上鞠躬尽瘁,周瑜死后成为大都督,依然奉行联蜀抗曹的战略方针,为人忠厚老实,讲求信义,深受吴蜀两地军民的敬重。给好评哦
16、学非探其花,要自拨其根。
17、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。
18、春 春读书,兴味长,磨其砚,笔花香。 读书求学不宜懒,天地日月比人忙。 燕语莺歌希领悟,桃红李白写文章。 劝学 年代:(宋) 作者:(张咏) 大化不自言,委之在英才、玄门非有闭,苦学当自开、世上百代名,莫遣寒如灰、晨鸡固自勉,男子胡为哉、胸中一片地,无使容纤埃、海鸥尚可狎,人世何嫌猜、勤慎君子职,颜闵如琼瑰、克薄小人事,斯辈真可哀、放荡功不遂,满盈身亦灾、将心须内疚,祸福本无媒.
19、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《冬夜读书》
20、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21、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
22、少年辛苦终身事,莫向光阴惰寸功——唐·杜荀鹤
23、 读书切戒在慌忙,涵泳工夫兴味长。 未晓不妨权放过,切身须要急思量。 元翁森《四时读书乐》
24、释义: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,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。
25、《柏学士茅屋》(唐·杜甫)
26、少小多才学,平生志气高。别人怀宝剑,我有笔如刀。(《神童诗》)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。将相本无种,男儿当自强。(《神童诗》)读律看书四十年,乌纱头上有青天。男儿欲画凌烟阁,第一功名不爱钱。(明杨继盛《言志诗》)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(唐颜真卿《劝学》)
27、《观书有感二首·其一》(南宋·朱熹)
1、枯木逢春犹再发,人无两度再少年。不患老而无成,只怕幼而不学。长江后浪推前浪,世上今人胜古人。若使年华虚度过,到老空留后悔心。有志不在年高,无志空长百岁。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。坚持不懈,久炼成钢。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冰生于水而寒于水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书到用时方恨少,事非经过不知难。
2、更: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,一夜分五更,每更为两小时。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。
3、击石乃有火,不击元无烟。人学始知道,不学非自然。
4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。朱熹《观书有感》
5、劝学诗唐·韩愈读书患不多,思义患不明。患足己不学,既学患不行。
6、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
7、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唐颜真卿《劝学》
8、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——宋·朱熹《观书有感》
9、志士惜日短,愁人知夜长。
10、“三更灯火五更鸡”是指勤劳的人、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、学习,三更时灯还亮着,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,五更的鸡就叫了,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。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,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,要早起。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,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,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,建功立业。
11、白首:头发白了,这里指老年。
12、防患于未“燃”!美丽又危险的杨柳絮
13、前两句通过对学习环境描写来表达年少读书时应该勤奋,后两句通过头发颜色变化来表达年长时时读书已晚。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,勤奋学习,有所作为,否则,到老一事无成,后悔已晚。
14、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,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。
15、劝学诗·少年易学老难成宋·朱熹少年易学老难成,
16、未及前贤更勿疑,递相祖述复先谁?
17、怎样才能每天收到这样的文章呢?
18、患足己不学,既学患不行。
19、知识永远战胜愚昧。
20、这首诗写的是读书学习的重要性,诗人借以劝人们要努力学习。人只有通过学习,才能掌握知识;如果不学习,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。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,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“少年”吗?
21、少年易老学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。未觉池塘春草梦,阶前梧叶已秋声。
22、《劝学诗》宋代·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,书中自有千锺粟。安居不用架高堂,书中自有黄金屋。出门莫恨无人随,书中车马多如簇。娶妻莫恨无良媒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男儿若遂平生志,六经勤向窗前读。《励学篇》宋代·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,书中自有千钟粟。安居不用架高楼,书中自有黄金屋。娶妻莫恨无良媒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出门莫恨无人随,书中车马多如簇。男儿欲遂平生志,五经勤向窗前读。《劝学》唐代·孟郊击石乃有火,不击元无烟。人学始知道,不学非自然。万事须己运,他得非我贤。青春须早为,岂能长少年。《劝学诗》明代·朱翊钧斗大黄金印,天高白玉堂。不因书万卷,那得近君王。